砖瓦
    主页 > 期刊导读 >

高职创新型装饰装修人才职业素养养成途径探索

当前,国内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渐趋成熟,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与实效性得到了加强,通过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以及学校与企业资源共享的“双赢”模式发展教育培养人才,这种校企合作、理实结合的理念,使教学更加贴近岗位,给学生提供“识岗”“试岗”“跟岗”以及“顶岗”平台。建筑装饰专业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紧跟当前行业市场对人才的创新型需求,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通过校企深度融合,让学生逐渐把握职业特点、内涵、发展以及职业素养等知识。在探究行业发展趋势、企业需求及分析专业困境的基础上,以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尝试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探索一种以培养职业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将校企合作资源更好地融入运用,让学生结合真实项目现场实习,更加明确职业目标与内涵,养成良好职业素养。

一、行业背景与专业现状

(一)行业与人才转型

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建筑装饰行业稳步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新时代消费理念增强了对居住空间品质的追求,装修行业处于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态势;国家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工作的推进,精装修逐渐成为趋势,消费者对住宅装饰装修成果的追求也趋于舒适、优美和个性化;改善型二次家居装修市场火热,推动了新一轮的装饰设计及施工进程。装饰装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由培养设计或施工单项能力为主变为注重设计、材料、软装、预算及施工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二)职业素养培养现状

1.专业课程教学仍采用“理论+实训”的模式

实施项目化教学的传统课堂教学环境仍然不能很好地营造职业氛围,因没有真正的客户需求指引,涉及施工、验收及谈判沟通等综合能力训练少,学生设计作品大多只顾设计不管施工,可实施性不强,与企业岗位项目的真实性有距离,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模糊不清,达不到清晰“识岗”的目标,职业素养内涵认知不深入,职业素养养成效果弱。

2.专任教师经验相对匮乏,实践技能较为薄弱

专任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科研能力较强,但一线实践锻炼较少,课堂教学理论知识偏多,实践环节相对薄弱;校外企业导师职业技术能力强,虽然可以弥补校内专任教师的短板,但由于工作重心更多放在技术服务上,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够,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很难对学生进行理想的知识传达,课堂教学内容较杂乱,专业教学含金量低。

3.校内实训条件有限,难以紧跟社会发展

因场地受限、材料更新、新技术发展、重复操作等问题,难以紧跟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及新材料、新技术发展要求,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养成难实现,与真实企业岗位锻炼有较大差距;实践教学涉及设计规范、质量标准、职场操守等素养内容缺少。

4.校企合作模式有待不断创新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在国内外已经倡导很多年,从现有的合作模式看,绝大部分培养途径都在校外实践基地,很少将企业引进校内实践基地,多以外聘教师入校的合作模式为主,虽有相对成熟的经验,但表现出很多不足,而企业入驻校内基地的模式是一个有待深度开发的校企合作新模式,这种模式下的校内基地可发挥实践设备和空间的高效能,也充分灵活地调动学生、老师的职业热情和时间,在校内实践基地引入企业建立灵活高效的“行走课堂”变得真实可行。

二、职业素养养成的有效途径

(一)人才培养的新定位

装修主体及对装修成果要求的改变对装饰行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设计师面对客户时不仅在设计理念与思维上有创新与特色,并能将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标准与前期设计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设计理想效果的更好传达;另一方面,施工与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对施工工序与质量的监理能力,也需要领略方案的设计理念,完美展现个性与特色文化装修的内涵。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及职业素养的养成要求由培养设计或施工单项能力为主变为注重设计、材料、软装、预算及施工的“设计、施工并重”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二)课程体系的新设置

基于专业培养目标中职业岗位、成长历程新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同确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学习领域课程,并形成相对应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应该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按照能力递进的模式进行设置,将专业课程设置为三大模块:职业基础模块、主干模块、拓展模块。基础模块包含职业认知基础课、识图绘图课;主干模块包含职业认知专业课在内的设计类课、施工技术类课、业务承揽课等;职业拓展模块根据设计、施工管理方向,让学生自主选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