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瓦
    主页 > 期刊导读 >

论蘅芜院建筑装饰与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Abstract:The content of“Honglongmeng”is great,amongwhich the descriptionson architecture make people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make us know much about Xue Baochai's character in view of architecture by the well knowledge of decoration and environment of the Hengwu yard.

Key words: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gardens; Honglongmeng; Xuebaochai

一、引言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中,大观园不仅是曹雪芹总结当时江南园林和帝王苑囿创作出来的纸上园林,还是众多红楼人物活动的生活舞台。特别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他们的活动场所大多集中在大观园。大观园已经成为了一座融合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建筑、园林等的精美艺术品。一座大观园,真实的见证和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人生命运。其实任何一座建筑,不仅仅是供人们遮风避雨和休息的场所,它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个人生活习惯和情趣爱好等。

二、蘅芜院院内环境及建筑

大观园是一座为贾元妃省亲而盖的综合性园林。大观园里分出若干区域,由若干个小的院或院落组成。这些庭院或院落被一一命名,如潇湘馆、怡红院、蘅芜院等。庭院不但是模山范水,更是真情实感的寄托所在,每个庭院都打上了居住者的烙印[1]。漫步于潇湘馆,我们便仿佛看见了林黛玉;走入蘅芜院,我们又宛如看见了薛宝钗。大观园里居住的主人们,和他们居住的庭院及周边环境已经融为了一体。

对于薛宝钗这个人物,红学家历来或褒或贬各执一词。他们从人物言行及小说中的某种暗示给予分析并得出不同结论。蘅芜院是薛宝钗居住的地方,自有不同他人的独特之处和情趣。通过对蘅芜院内外环境及建筑的了解,我们便可从中窥探出薛宝钗的性格、爱好、情趣等。蘅芜院在《红楼梦》第十七回里有着具体的描述。“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蟠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2]。”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蘅芜院里有许多山石和异草,山石和异草成了蘅芜院最吸引人的地方。薛宝钗选择蘅芜院作为其居所,充分体现出了个人的爱好和情趣。

在中国古代,均是无园不石,无园不山。石头在营造意境和景观效果上,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主要元素和内容。所谓置石造景,寄情于外[3]。自南北朝起,士大夫们便开始欣赏奇石,石头被赋予了一种人文内涵和哲学理念,被融入比较抽象的精神追求和人格化的情感色彩。古代文人志士,爱石者颇多。如白居易写道“借君片石意何如,置向庭中慰索居”等。爱石者,以石来喻自己的风骨和美好。石,质地坚硬,爱石者的风骨便如石般坚硬了。薛宝钗乃一闺阁之人,却对石头情有独钟,自有一番不同于他人的风骨。

而异草是指散发着芬芳香气的草。在蘅芜院里,布满了各种异草。作者还借贾宝玉之口,一一道出香草之名,并与《离骚》中的异草联系到一起。如藤萝薜荔、杜若蘅芜、紫芸青芷、霍纳姜汇等。不仅如此,薛宝钗的居住宅院便干脆叫“蘅芜院”,直以香草命名。据王嘉《拾遗记前汉上》记载:“帝息于延凉室,卧梦李夫人授帝蘅芜之香,帝惊起,而香气犹着衣枕,历月不歇[4]。”蘅芜香气之恒久由此可见。

香草被世人喻为忠良之人和君子。徐元固诗曰:撷彼芳草,生洲之汀;采而为佩,爰入骚经;偕芝与兰,移植中庭;取以名室,惟德之馨。屈原爱香草,因其有高风亮节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薛宝钗爱香草,同样显示出其君子情怀。在日常生活中,薛宝钗的为人极为磊落和坦荡。“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头子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大观园上下,均夸宝钗“为人是极好的”。连林黛玉也说道,“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作为庭院中的绿化和装饰,山石与异草无不体现出一股文人气,无不体现出薛宝钗这位居住者的雅士风度。

除山石和异草外,我们还看到蘅芜院“两边俱是抄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清雅不同。”在这里,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廊在中国园林、民居中使用颇多,尤其以园林庭院中的廊形式为最。廊是一种纵长、有顶的建筑,又称回廊,是厅厦内室、楼、亭、台的延伸[5]。清厦、卷棚,四面皆出廊,再加上绿窗油壁,越发的清雅和格外的不同。贾政看至此,不由叹道,“此轩中煮茗操琴,也不必再焚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