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现代学徒
现代学徒制是指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共同招生、共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联合授课;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现代学徒制打破了以往学校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方都成为了育人主体。
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岗位需求对接,授课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推动职业教育中学校和企业的深度融合。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主办的高等职业院校,依托碧桂园集团,与碧桂园集团旗下子公司无缝对接,大胆探索实践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共建、课程共商、学生共育、绩效共评”为建设思路,对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全面提升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培养水平。
一 专业共建
碧桂园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新型城镇化住宅开发商,对建筑设计、施工、装饰等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有着天然的人才储备优势,又有着非常大的人才需求。基于此,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较早设立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碧桂园集团从硬件配置到师资队伍上给予了鼎力支持。截止目前共建设成了校内专业工作室1个,校内专业实训场地2个,集团内人才共建企业4家。这些校内工作室和实训场地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实训的场所,又可以作为集团员工培训的基地,真正做到了校企共建共用;校外的企业均为碧桂园集团的子公司,除了承担正常的工作任务以外,还承担了学院学生的岗位课程任务,可以根据工作进度灵活安排课程任务,这样就把课堂真正的延伸到了真实的工作岗位上。
师资队伍上,学院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高素质的、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集团则利用人才储备的优势,调配业务精干的员工直接入校,共同组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与素质双过硬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共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学院也非常注重骨干教师的双师素质培养,一方面要有较强的理论教学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学院出台相关政策,建立了双师教师的培养机制,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行业企业实践经历,利用集团内部企业优势,定期安排教师到一线部门锻炼,也安排员工到国内相关院校或国外进修,以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 课程共商
从教授内容上来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就是课程体系构架的出发点不同,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建构,而现代学徒制则侧重在实践应用能力的锻炼。不同的侧重点反应在课程设置上也会出现明显的差异。集团内企业直接面向生产一线,对人才有着明显的需求重点,学院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充分遵循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培养出适用的人才。为实现这一点校企双方需要保持长时间的良性沟通,相互理解彼此诉求,化解分歧,共同探讨职业岗位能力,重构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碧桂园集团作为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遵循国家施工规范的同时还会制定适应自己企业的更加细化的企业标准,学生的课程建立在要求更高的企业标准之上,满足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但同时,从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出发,还要兼顾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就需要校企共商课程的时候能够平衡人才培养的侧重,达到企业岗位需求和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兼顾。碧桂园集团下属企业和学校长期相互支持,以学生成才为根本目标,在课程安排上既满足了集团的专业需求,又给学生留下了成长空间。
三 学生共育
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典型特征之一,学生共育,就是校企双方都是育人主体,都承担着相互不可替代的育人责任。在学校中,教师通过讲授、实训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在岗位上,企业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带领学生进入工作情景。这两部分内容交替进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动脑和动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精准的把握职业核心能力。在课程共商环节,校企已经共同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实施环节就需要学院与集团下属公司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工作计划,完成既定育人目标。通常的做法是根据岗位需求把课程分解成若干个项目,项目中再设置若干个岗位深化子项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根据具体的岗位课程来确定具体的教学形式。如施工员岗位在岗位深化课程中主要以施工现场项目实训的形式完成,设计师岗位在岗位深化课程中主要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方式完成。